古北区家乐福后面,有幢大楼里的23层,是我开始家庭聚会的地方。那时在松江郊外的校区读书,周日总是要在六点起来坐两个半小时的车才能到。至今我也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的魔力,一个对信仰一无所知的人,每到时间就被一种力量召唤起来,奔到那个陌生的地方去。
我记得,九点开始歌唱的时候,阳光会准时越过其它的障碍,在清晨的薄雾中照进我们的落地窗,让诗歌充满了新生的喜悦和热情,像轻纱似的梦一样美好。司琴的姐妹,每次她的琴音一弹起,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,几年后我才知道她来自的万国敬拜是什么。那个有五个孩子却如少女一样曼妙美丽的韩国妈妈,有时会匆匆进来,迅速调整开始弹琴,她的敬虔和认真,深深打动我。我常想那是一种怎样的超能力和信心才能打理的生活,却还能如此安详和美地做教会事工。
我也记得,圣诞节的晚会上,一群青少年团契的少年在舞台上表演“修女也疯狂”里的那段“I will follow you”时的活力和自信;晚餐时一对鹤发童颜的夫妇,先生体贴地帮太太夹菜,之前我看到他们听讲道时都是依偎在一起,他们的大儿子在音乐学院周围做学生事工,最小的儿子还在地上爬,那种理想中的天伦幸福就在我眼前,我想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风景;有时候我要隔天去上市区的英文课,就住在那间美丽的公寓里,傍晚,听朋友在那里弹“There is no one like you”,似幻觉,常常令我忘记了是在纷繁嘈杂的上海。有时候,一个阿姨牧师会过来,当我和好朋友手忙脚乱地准备烛光晚餐时,她在我们中间一起分享圣经上的故事,有一个是那位摸着耶稣的衣穗而得医治的女人,讲的是信心。她的话语是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从来没听过的,坐在那里,像是在另一个世界。
我更记得,我们一起守着吃一只烤全羊的丰盛的逾越节(那时我大概以为这个节日就是来吃的);牧师阿姨早上起来为我做早餐,我们一起手磨咖啡豆,满室都是馨香;和一个不会讲中英文的日本人分到一组去采购“遇见神”营会的烧烤材料,手脚并用比划,不仅顺利完成任务,更在晚上奉献了一道正宗的法式料理时的兴奋;我也在那间聚会室里看到在泰北宣教的夫妇,从前一个是黑帮一个是温柔软弱的人,讲述经由神如何奇迹般的改变他们的生命,从无到有的开拓挽救两千人的新生命中心……
许多的点滴,串联起来就觉得思索不停。现在常常有新朋友问我,你当时是怎么来到教会,为什么会信主呢?我想,最起初的就是当时那些我所看到的不同于世界的美好深深打动了我。美好的人际关系,充满爱的家庭,温柔谦和的待人接物方式,感染我也想要拥有那样的生活。那时因为交通太远的关系,我只有参加一周一次的主日崇拜活动,没有参加任何团契,也从来没有读过圣经,对真理的部分真的是不了解,只停留在听道。但,美善的生活方式已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。
后来,进入大三下半段,我谈起了人生第一场也是唯一的恋爱,现在总结起来,就是甜蜜而辛酸。像所有大学里的恋情一样,非常纯真,美好,浪漫,但也非常的脆弱易碎。从来都是认真生活的我,不明白有什么过错,生命中有那么多我不能掌握的事情,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已落空不再是我的计划,在当时,对我是极其残忍的一个打击。大四交完毕业论文,考完所有的考试,我独自上路。重走杭州西湖,到苏州看园林,到宜兴观紫砂,从广州坐特快到深圳的大商圈里喝下午茶,又回到海口出发环海南岛游一圈……所有镜头里脸上堆起的笑都是勉强,我失去了生命的方向,也看不到意义,我曾所坚信的都让我怀疑了。这段时间,原本正在我心中萌芽的信仰已从我的生活中走出去了。
最终的,一切都在继续,人生就是马不停蹄。我选择来到墨尔本读书,刚开始的一两个月,清朗安谧的生活给了我很多时间去整理我的思绪。十几年里生命的际遇,从小努力战矜着面对所有的考试和竞赛,想要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,如履薄冰。然后常常还是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和归属感,一生就是如此而已吗?那时,我开始时常想起在23楼的种种,好像不与世界认同的要竭力争战的生活,像生命中的一股清流,成为我的向往。
然后又是因为去REW看英文考试的成绩时,被Irene和 Xixi寻回,重新更新了我对神的认识,信仰开始真正的建立起来。一路回望,感谢都有恩主在我生命中带领和做功,在我的朋友中基本没人听过福音的情况下,在遥远的对信仰不开放的中国,给我如此丰盛的恩典,在起初就让这个信仰在我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吸引力,以致于虽有短暂的偏离,因着这样不止息和不轻看每一个细小灵魂的爱,我又重回主的道路。
所以,印象里总有上海古北区家乐福门口那个车站的影子,阳光透过梧桐洒下细碎的金光,那是全上海最特别最美丽的车站。因为它是我这一生信仰开始的地方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